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背后的育人逻辑 正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背后的育人逻辑

来源:黎旭快讯网编辑:综合时间:2024-03-29 04:28:55

原标题: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背后的浙江中医育人逻辑

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届毕业生2020年中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91.46%,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98.04%,药大医药综合通过率89.22%,学优秀中网游之我的宿命排名全国54所举办中医学类专业院校前列。人才人逻

这是培养继2018年、2019年之后,背后浙江中医药大学连续第3年通过率居全国前茅,浙江中医实现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三连冠”。药大医药

一份份出色的学优秀中“成绩单”,映现出浙江中医药大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人逻不懈追求。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明的培养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背后伟大智慧。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浙江中医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药大医药治疗、学优秀中康复的全过程,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

如何将中医药更好地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每一位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奋斗目标。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坚定地表示:“弘扬中医药文化,培育优秀中医药人才,我们不仅责无旁贷,更要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这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发展的大逻辑。”

浙江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共命运;始终站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前列,为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样本。

德立人立

将“立德”视为育人的逻辑起点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始终将“立德”视为育人的逻辑起点,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精湛、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创新构建坚持立德树人“明重心”、狠抓专业建设“强信心”、网游之我的宿命提升医疗技术“显仁心”,创新社会服务“聚民心”的“四心”特色育人体系,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心坎里。此外,学校构建了学风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专题育人的“九大育人体系”,全方位、立体化的“九大育人体系”凝聚合力,释放活力,切实把综合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度挖掘提炼学校中医药及具有中医药背景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巧妙地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儿”,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课堂之外,学校更是多措并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滋养学生情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各类节假日开展爱国、爱校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举办“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激励学生励志、求真、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志愿服务,更是如春风化雨般引导着学生在用心感知、以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中。

德立则人立。从学校走出的优秀毕业生中,既有获“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的2014级中医学专业学生方妍文,也有获“浙江省优秀团员”荣誉称号的2015级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徐宾悦,更有数以万计正在中医药领域耕耘的奋楫者、奉献者。

多维发力

将创新视为育人的逻辑理路

“面对时代召唤,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字当头、‘新’字当先,将‘求本远志’的校训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创新,正是我们育人的逻辑理路。”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忠语重心长道。

——以“融合”为核,实现素质能力双提升

中医药传承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学校以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导向,创新搭建相互融合的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两大课程平台,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了“二平台一提升”人才培养特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为开拓学生视野、推进医药渗透、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对通识课程的开设与选修进行调研,重点考察课程资源、课程使用、课程落实,以此作为完善通识课程平台建设的依据,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通识课程分为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创新创业、校本特色五大类,完善通识教育管理。

此外,学校全面梳理所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及规格,构建大类基础课程分层分类平台:西医基础课程分层模块(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西医诊断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分层模块(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四大经典课程),化学类课程分层模块(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大类基础课程实行平行开课,在全校范围开展学生“选老师、选课程、选课程修习时间、选班级”的“四选制”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从自建题库到购买题库,建立医学课程题库,落实教考分离。基于大类基础平台建设,在大类基础课程范围试点开展试题库建设,采用集中命题、专题研讨等方法组建试题库,试题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与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紧密衔接,促进教与学的量效提升。

——以“慕课”为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正在急剧改变青年人的学习生活空间,面对新的挑战,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慕课”为桥,积极探索课程应用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建设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为支点,撬动教育教学改革大局。

为了孵化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学校投入210万元分两期在全国性平台建设精品慕课,分别与优秀慕课平台智慧树网合作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医药文化》等6门,与超星公司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西医结合居家护理入门》等7门,纳入校内通识限选课及公选课序列。这些慕课目前均已与原课程线上线下结合使用,同步面向校内外,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2020年,学校申报了《推拿保健与养生》《中医骨伤科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生命之火——灸》《人体生理学》《内科护理学》6门课程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门数位列省属高校前列,其中,《推拿保健与养生》以优异的建设和应用成绩位列全省推荐244门的第二位,并最终摘得第二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桂冠。

此外,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和立项课程门数双双位居省属院校前茅。护理学院《中医护理学》等5门课程获首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申报获认定比例高于81.7%的省级均值;第三临床医学院《推拿保健与养生》等14门课程获第二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申报获立项比例为82.4%,远高于52%的省级均值。

让人欣慰的是,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因成效显著,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并被选为优秀高校代表在省联盟2018年会上做交流。

——以“课堂”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聚焦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多措并举提升课堂教育能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借鉴国际医学教育C1erkship(见习医生制)模式,依托中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了“见习医生制”教学模式,将“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适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要求;以课程实习化形式予以呈现,很好地贯彻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要求;利用“名院—名科—名医”的优势,通过医教协同,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经典功底深厚、临床思辨及动手能力强的中医临床人才。

学校秉承“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培育中医药优秀人才的关键。学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与学风建设,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每年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升,通过训练与竞赛营造了教师重教、乐教的氛围。“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在全省高教学会、中国中医药教指委、中华医学会等举办的各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41项,较“十二五”增长了241%,位列同类院校前茅。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全面加强中医经典教学,从传统经典课程、经方拓展课程、学分制社团课程等多个层次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夯实中医经典知识。此外,学校还创新构建“何任班”培养模式,树立中医四大经典课程的核心地位,并在《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中融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开设具有传统临床优势与自我创新能力的系列课程;根据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经方拓展课程的建设,《经方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医骨伤经典名篇选读》等课程显著提升了学生阅读及运用古籍、经方的能力。

教学方法上,经典课程开展“纵横双向”式深入贯通教学,纵向通过“前期导入、强调诵读、注重提高”递进式教学方式,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横向通过拓展学生中医思维空间,在保持中医特色框架内,合理安排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提高临床实际经验。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于经典学习中悟出新意;临床课程则采用“一平二端”互联网+师承教育模式,以学校网络教学Blackbord平台为中心,连通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智慧课堂教室端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名医诊室端:名医诊室看病,规范化中医诊疗,光纤传至课堂;学生从“名医”视角,直面真实病例,又经传承人的细心解读,更真切、更有效地掌握方法,进而形成中医临床教育新生态,创新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新范式。

——以“实践”为道,推进“理实一体”育人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育上,学校打破传统壁垒,全面推进理实一体育人,实现知行合一。

学校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医教协同,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培训,特别是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等培训和考核。中医学专业学生以整班建制开展临床课程床边教学,使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起到即时的链接与应用,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临床教学基地教师教学培训项目,在抗疫常态化的背景下,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学,基于钉钉平台开设线上授课,邀请清华、北大、浙大、港大、协和、湘雅、华西等名校名院教学专家授课;开展“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暑期训练营”“移动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培训会”“基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实务培训班”等教学信息化培训活动,提升临床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开展临床教师教学查房竞赛,近年来学校每年召开临床教师教学查房竞赛,来自教学基地的临床医师参赛踊跃,从最初的15名参赛教师,到目前的40余名教师参加,使得基地教师教学查房技能大大提升。

此外,学校积极组织以毕业实习生为参赛对象的临床技能竞赛,竞赛内容和要求接近临床实际,由教学基地进行培训并组队参赛。实习生临床技能竞赛极大激发了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达到98.04%,创历史新高。

——以“制度”为势,确保教学质量提升

成事,需先成势;成势,则需有制。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制定《课程考试管理办法》《全日制本科生学业预警管理办法》等,规定将学生不及格课程学分设置黄色、橙色、红色和退学告诫四个预警等级,每学期末考试结束后统计每个学生考试情况,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预警预告,并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负责人—学院领导”三级预警工作帮扶网络,发挥优秀学生、班干部、课程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作用,找学生谈心谈话,与家长沟通联系,增进家校互动,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尽早走出学习困境。

此外,学校医学专业实施三段式考试,对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实证研究考试,从2016年开始,医学专业三段式考试进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医学生需参加并通过基础综合考试(2年末)、专业综合考试(4年末)和毕业考试(实习后)三个阶段考试方能毕业。至今,学校已组织分段考3年,首次考试不合格学生给予补考机会。从考试结果分析,首考不及格学生经一段时间复习后,补考通过率达90%以上,说明校内分段考试能有效促进基础薄弱学生夯实医学基础知识,很好地起到促进学业的作用。

一项项创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以“融合”为核、以“慕课”为桥、以“课堂”为要、以“实践”为道、以“制度”为势,创新的优秀中医药育人逻辑理路使得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人才培养分外灵动,分外扎实。

回望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画卷,澎湃的活力与无限的潜力令人感叹,相信,这所卓越且富有特色的中医药大学将助力有志青年实现梦想与荣光。

(张翼宙 马重阳)

(广告)(张翼宙 马重阳)

0.369s , 42128.48437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背后的育人逻辑,黎旭快讯网  

sitemap

Top